【小学科学】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df版,共744页) |
一、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 1.关注新基础教育,培养博物明理的新型小学科学教师(蒋功成、丁正峰) 2.“双减”背景下大学生参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研究(袁国铭) 3.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基于生涯教育视角(董颖超、刘德华) 4.互动认知视野下的儒家北学求实精神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唐元) 5.科学教育专业基础物理学实验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探索(黄小杰、首新、林长春) 6.基于“三助式”教学的科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王俊民) 7.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初探(综合组科学教师团队) 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与比较(史加祥) 9.新时代科学教师培训实践中质与效问题的探讨(陈然) 10.指向、STEM、学习目标的高阶思维测评构建及实践(首新,林长春) 1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索(黄婧) 12.英澳菲科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孟书琳) 13.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科学教师的实践探索(李玉峰) 14.科学家精神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张永德,刘德华) 15.小学生科学本质教学的国际研究综述(陈宗英,刘瑞,苟馨玥) 16.STEAM、教育的实践应用与推进策略(左崇良) 17.美国“STEM、高中”资优教育: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奠基(方玲慧,刘德华) 18.国外科学教学取向研究的文献综述(张柔柔,刘瑞) 19.透视国际科学教育研究新动向及其启示——基于2022年NARST年会的统计分析(张宁、马勇军) 20.国际高阶思维研究对我国科学高阶思维研究的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简惠珍,王剑,林长春) 21.国际科学教育“跨学科概念”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2012-2021、年、WOS、期刊载文的可视化分析(陈方结,林长春) 22.《科普研究》(2017-2021、年)的热点与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李菲茹,王剑,林长春) 23.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数据库 2012-2021、年的文献分析(黄兴娟,林长春) 24.国外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的量化研究(吴豪、林长春) 25.近十年国外科学教育有关科学概念研究概观——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滕依岑,林长春) 26.国际科学教育“科学实践”研究的动态、热点与趋势——基于近10年国际科学教育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侯捷,林长春) 27.近十年国际中小学工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WO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林长春) 28.国际科普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2012—2021年SCI和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黄萍恩,李秀明,林长春,首新) 29.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王新,刘雅林,林长春) 30.试论科学写作在科学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张一鸣,白欣) 31.“不懂几何学者不准入内”:柏拉图论科学教育课程(庞国辉) 二、中小学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1.项目式学习:科学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魏鹏洲,冯雪婷,龚大洁) 2.以物理学科开放题试题材料与问题呈现为视角对比中日学科考察的对比研究——以日本全国学力・学习情况调查理科测试为样例(葛夏欣) 3.小学科学与STEM的融合(全丽娟) 4.农村小学科学如何德育教育(万志文) 5.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图片所呈现的自然观研究——以2017年教科版为例(柳晓钰,唐嘉驰,郭桂周) 6.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教科书中的自然观研究——以2017人教鄂教版教科书为例(唐嘉驰,柳晓钰,郭桂周) 7.STMK、教学目标模型和5C教学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贺苏晨,高源) 8.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余进勇) 9.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含义、特征及问题(谭清林) 10.浅谈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佟玲玲,吴凤萍,王子涛) 11.论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在当代科普教育中的优势与运用途径(张静) 12.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的分析(马勇军,李荣) 13.物理学定理对教育规律的启示(赵煜,赵云辉) 14.小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及其与学段、性别和父母职业的关系(刘畅,刘瑞) 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内容变化的思考(李丽,马勇军) 16.于细微处发现科学问题,探究科学问题至细微处(周佳乐,董奇观,余金涛) 17.中国四省市学生科学学习模式探究:基于PISA2015的潜在剖面分析(翟彦芳) 18.试析日本科学教师教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关于推进保障和提高教职课程质量举措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例(高旻) 19.什么是、STEM、课程设计的难点——基于Rasch模型的小学工程类STEM课程设计方案分析(饶思琪,刘颖,林长春) 20.动机激励模型(ARCS)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陈鸥,胡余青) 21.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演变的研究(周智琪,林长春) 22.“摩擦力”迷思概念研究进展(程思凡,徐王熠,蒋永贵) 23.职业启蒙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夏雯,李文娟) 2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与应用策略研究(贺玉婷) 25.整体育人视域下科技特色学校建设(刘思琪,高婷婷) 26.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构建(贺玉婷) 三、中小学科学课程研究 1.基于、iFIAS、的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以“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为例(冯雪婷,魏鹏洲,龚大洁)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路径研究——以“田野里的生物”为例(赵金凤,郝雪) 3.“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与实施策略----以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为载体进行的科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黄璐) 4.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李文娟、彭洁妮) 5.指向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学科与STEAM课程融合的课程设计、初中物理光学拓展融合系列课程课例(葛夏欣) 6.小学科学教具的制作与应用(马春艳、赵煜) 7.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王奥美、罗堪) 8.亲历一堂好课的“失败”的成功(朱玥) 9.小学科学实验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顺市中所小学为例(龙星宇,韦万丽) 10.科学史融入初中科学教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电与磁”章节为例(王培瑶,徐王熠,蒋永贵) 11.三版初中物理教材“浮力”内容的比较研究(周海丽、徐王熠、蒋永贵) 12.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践——以《放大镜下的晶体》为例(李祎怡、王亚敏 ) 13.善用模型建构、发展科学思维——以“食物的消化”一课为例(林琳) 14.基于PBL+STEM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展示实践案例—重庆市梁平区石马小学科学课程展示实践案例(蒋玉巧) 15.低年段技术与工程教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以粤教版二年级上册《做一辆小车》一课为例(魏婷) 16.前生评价量表的研发及其嵌入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研究——以“熔化与凝固”为例(徐王熠,胡晴霞,蒋永贵) 17.基于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研究(陈湘凤、王琼) 18.基于学习通的师专实训课程、7+7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实验设计与教具制作为例(付红波) 19.小学低段“科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初探——以“原创谜语”主题式学习活动为例(黄思思) 20.例谈科学学科教案设计的“教—学—评一致性”——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为例(韩玉明) 21.新课标下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与路径——以教科版《水》单元为例(邓盎妍,周硕林) 22.基于创客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以《船的研究》为例(李扬艺,王亚敏) 23.基于、4E、的、PBL、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邓兴文廖小妹) 24.劳动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以“化学肥料”为例(廖小妹,邓兴文) |